中國人無肉不歡,無魚不樂,還有句俗話這么說,“無魚不成席”,逢年過節,宴請賓客,飯桌上一定少不了一條魚。
中國人吃魚的幾千年歷史里,魚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。除了能吃,魚還有吉祥的象征意義。
魚有“余”的諧音,所以過年吃魚有“年年有余”之意;錦鯉又代表好運,大家喜愛轉發錦鯉就是希望好運從天而降。
近些年來,餐飲圈里魚品類的發展跌宕起伏,先是烤魚風云,后是酸菜魚混戰,再是美蛙魚頭爆火??恐粭l魚“烹出”不同的細分賽道,而且不同賽道下生長多個連鎖品牌作為黑馬角色在前行。
可以說,魚品類行業大有可為,每一條賽道都能支撐若干個餐飲連鎖品牌。
無魚不成宴
“膾炙人口”這個成語里的膾和炙,最初是指古人吃魚的兩種烹飪方式。
人類吃魚的歷史悠久,中國還是一個“吃魚大國”。
由于我國地域遼闊,集湖、江、海的優勢于一起,所以有著豐富的魚海鮮??可匠陨?,靠水吃水,中國人餐桌上自然少不了魚肉。
文學家、美食家陸文夫也鐘愛吃魚,在他的《吃喝之外》中曾寫道:“二斤黃酒,一條鱖魚,面對碧水波光,嘴里哼哼唧唧‘秋水共長天一色,落霞與孤鶩齊飛?!鸵鳒\酌,足足吃了兩個鐘頭?!弊掷镄虚g無不透露出吃魚的樂趣。
中國人有多愛吃魚?
我國是水產品消耗大國,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,2020年中國人均海鮮消費量將達到約36公斤。水產品在中國人餐桌上的地位僅次于豬肉,僅我們一個國家吃的水產品就比其他五大洲的總和還要多。
由于中國地大物博,地理和自然環境的各異,各地區魚類品種也各具特色,在不同的地方,魚肉也被幻化為不同風味,風味和做法南北皆不同,東西各相異。
在同樣嗜辣的地方,湖南有剁椒魚頭,花鰱取頭,剁椒佐味蒸制,咸鮮香辣;四川有水煮魚,草魚切片,花椒辣椒用熱油嗆出香味,辣而不燥;貴州有酸湯魚,一口魚片一口酸湯,酸辣醇厚。
在嗜甜的江浙滬,有杭州的西湖醋魚,江蘇的松鼠桂魚,上海的本幫熏魚,糖味提升魚肉的鮮甜。在沿海的廣東,有潮汕的魚飯,順德的魚生,輕加工出極致的鮮美。
除此之外,還有濟南的糖醋鯉魚,重慶的酸菜魚,安徽的臭鱖魚,河南的黃河大鯉魚……道道菜肴都是餐桌上的頭菜,單拎出來也可以成為一家餐廳的頭牌。
不僅如此,國外對烹飪魚肉也頗有心得,日本料理里以刺身最為著名,鱈魚也是西餐里常用的主料。不管是海魚,還是河鮮,中西方都有獨特巧妙的烹調做法。
縱觀下來,全世界都有吃魚肉的飲食習慣,對魚肉的烹調,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風味??梢哉f,魚肉食材具有普適性。
魚的想象空間,遠比“好運”大的多。
1、從小,媽媽告訴你要多吃魚,吃魚會變“聰明”;
2、魚肉富含蛋白質,低脂肪,吃魚助于減肥;
這就是一個品類在老百姓心里的元認知,吃魚對人類體力和智力的發展具有重大作用,但到底能不能變“聰明”還無從考證,但魚肉富含高蛋白、磷質等營養,脂肪還低,是全球公認的健康食物,也是對自然環境影響較小的食物種類。
魚品類,一方面是快餐化,另一方面是在正餐上,魚類有無數的分支:剁椒魚頭、酸菜魚、烤魚、水煮魚、酸湯魚、美蛙魚頭......
面對龐大的菜系,并不是所有禽類都有那么一道菜可以拿出來當單品賣,而且每一個細分品類都有代表品牌,每一個賽道都能出現全國連鎖或地方品牌。